9月25日,北京大学“东方奖学金”学员代表团一行来到湖北,第一站参访湖北省鄂州市,考察鄂州市创新创业亮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学员们参观武汉大学杂交水稻鄂州实验基来自索马里、乍得、赞比亚、利比里亚、加蓬、安哥拉、尼日利亚等国的学员首先来到了位于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东港村的武汉大学杂交水稻鄂州实验基地。该基地于年4月建成启用,整个水稻基地有试验田亩。基地主要用于朱英国院士研究团队进行水稻功能基因研究、水稻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每年种植各类水稻研究与育种材料00余份,红莲型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高产示范新品种20个、苗头组合余个。红莲型品种问世以来在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广泛认可,已累计推广面积超过4.5亿亩,直接经济效益超过80亿元,并仍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
学员们仔细了解各类杂交水稻品种的技术在杂交水稻实验基地参观时,来自乌干达的学员说:“乌干达在引进中国品种的杂交水稻后,让本是昂贵的大米被端上了普通家庭的餐桌,大米作为一种主食逐渐被广大乌干达人民所喜爱。”同时,他还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米饭的口感,“我想不到竟然有一天能在中国亲眼看到水稻田,远在非洲祖国的水稻根在中国,这样跨越万里的见证非常有意义。”
仓廪实,天下安。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是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多年来,中国通过向非洲国家派遣农业技术专家组,在当地创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不断提高非洲国家的粮食自主生产能力和农业技术水平,帮助非洲人民吃饱饭、吃好饭,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减贫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学员们来到峒山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大厅长港镇峒山村位于鄂州市鄂城区西部,南依九十里长港,北靠秀美大峒山,村域内湖田阡陌纵横,农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承载着厚重绵长的乡愁记忆。而在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仅仅只依靠传统农业发展的乡村。近年来,峒山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共同缔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了十大旅游研学场景,让人才回乡创业,建成千亩水产基地、百亩樱花园、十里水杉林等;打造栖客、云景嘉禾等22个生态农业基地,吸引全村60%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全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生活垃圾转运覆盖率达到%,成功创建全国生态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在峒山村乡村大舞台,学员们加入广场舞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峒山村的“十年之变”让俄罗斯学员惊叹不已,“我太喜欢这里的乡村了,整个农村给人一种非常现代化的感觉,我特别喜欢长在水里的莲蓬和莲子,这种食物很像坚果,但又富有水分,我很希望能带一些回去。”
当天下午,学员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位于鄂州的花湖机场,在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杏福园特色园区里品鉴下午茶,学员们纷纷表示,现代中国乡村的面貌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